廉政教育文章:筑牢想法防线,永葆廉洁本色
廉政教育为何如此重要?
廉政教育是党和民族反腐倡廉的基础性职业,也是党员干部健壮成长的重要保障。正如乌鲁木齐高新区开展的系列廉政教育活动所示,通过第一书记讲廉政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觉悟和规矩觉悟。廉政教育不是走过场,而是关乎每个人政治生活的大事,它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为什么有些干部会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究其缘故,往往是廉政教育没有入脑入心。廉政教育文章和活动就是要解决这个难题,让廉洁觉悟从”要我廉”转变为”我要廉”。试想,如果每个干部都能把廉政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的政治生态将会多么风清气正!
廉政教育的创新形式与操作
传统的廉政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怎样让教育真正入心入脑?乌鲁木齐高新区的行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他们不仅组织观看《涟漪》《公与私》等警示教育片,还开展”植廉于心 践廉于行”主题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干部感同身受。
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是另一种有效形式。像米东区廉政教育基地那样,通过负面案例的警示和先进典型的示范,配合重温入党誓词、廉政承诺书签名等环节,能够触动灵魂、引发思索。廉政教育文章可以详细记录这些生动操作,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你所在单位是否也开展过类似的创新教育活动呢?
值得一提的是,廉政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说教”层面。乌鲁木齐的”一把手讲廉政”党课、专题进修讲座等形式,把学说进修和职业实际相结合,让干部明白廉政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行为准则。这种接地气的教育方式,效果天然事半功倍。
廉政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
廉政教育不是一阵风,而要形成常态化机制。从乌鲁木齐的经验看,将廉政教育纳入”党风廉政教育月”等固定活动是个好办法。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职业中渗透廉政觉悟,比如在国旗下进行廉政宣讲,把廉政要求融入社区服务中。
建立廉政教育长效机制,需要制度保障。可以像某些社区那样,定期组织廉政聪明测试、开展廉政谈话提醒、建立廉政档案等。廉政教育文章应当传播这些好行为,促进经验交流。毕竟,只有把廉政教育融入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全经过,才能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党员干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后的感悟很有代表性:”将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政治立场”。这正是廉政教育追求的效果——让每个干部都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想法防线。长效机制的建设,就是要让这种觉悟不是一时冲动,而成为终身的政治品格。
廉政教育成效的检验标准
廉政教育有没有效果,关键看什么?最直接的检验标准就是干部作风的转变和群众获得感的提升。乌鲁木齐各社区职业队在廉政教育后,更加注重”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就是最好的成效体现。
廉政教育成效还体现在干部的灵魂面貌上。通过教育,干部们普遍增强了”守住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的底线”的觉悟,争当”遵规守纪的标兵、廉洁自律的模范”。廉政教育文章应当多报道这些积极变化,树立正面典型。
当然,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成效也需要持续巩固。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比如运用新媒体传播廉政文化,编写更接地气的廉政教育文章,开展互动式、体验式教育活动。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让廉政教育常做常新、深入人心。
廉政教育是净化政治生态的基础工程。通过阅读廉政教育文章、参加廉政教育活动,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时刻牢记:廉洁从政是基本要求,勤政为民是根本宗旨。让我们以乌鲁木齐高新区的操作为借鉴,共同筑牢廉政之基,涵养清风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