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原文及翻译完整呈现
《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流传千年。让我们先完整欣赏这首经典诗歌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白话翻译
雎鸠关关在鸣叫,情歌响亮在河洲。身材窈窕贤淑女,正是君子好配偶。
有长有短那荇菜,或左或右任飘流。身材窈窕贤淑女,日里夜里时追求。
求来求去求不得,梦里觉外思降服。悠哉悠哉她不急,辗转反侧我心忧。
长长短短那荇菜,或左或右采在手。身材窈窕贤淑女,琴瑟和鸣求为友。
长短不齐那荇菜,左右摆动来焯水。身材窈窕贤淑女,钟鼓齐奏乐悠悠。
关雎诗歌的创作背景解析
关于《关雎》的创作背景,学界有多种解读。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周文王与发妻太姒的爱情故事。诗中”在河之洲”提到的黄河岸边,与历史记载中文王结发之妻太姒的出生地——陕西合阳县(古属莘国)的地理位置高度吻合。
诗中提到的”雎鸠”又称”王雎”,因其头顶冠羽颇具王者风范。男主人公以王雎自比,暗示其身份不凡,很可能是诸侯王级别的人物。”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中提到的乐器在古代属于贵族专用,这些都支持了《关雎》描写王室爱情的见解。
孔子小编认为‘论语·八佾’里面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也是《诗经’里面唯一被孔子直接评价的单篇作品,足见其独特地位。这首诗虽然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却保持了高雅含蓄的风格,难怪能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
关雎的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关雎》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情感递进的层次分明和语言韵律的优美动人。
诗中”关关雎鸠”、”参差荇菜”等都是典型的”比兴”手法,通过对天然景物的描写引出人物的情感。全诗分为三章,情感层层递进:第一章一见钟情的欣喜,第二章求而不得的焦虑,第三章终成眷属的喜悦。这种情感变化被生动地表现为从”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再到”钟鼓乐之”的经过。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对”淑女”的描写极为含蓄优雅。”窈窕”形容体态美好,”淑”字则强调品德贤良,这种内外兼美的女性形象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女性的典范。”君子好逑”中的”君子”也树立了古代理想男性的标准——既有热烈的情感,又保持礼仪风范。
关雎的现代价格与启示
两千多年过去了,《关雎》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这是由于它触及了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诗中表达的纯洁爱情观、对美好品德的追求以及对情感表达的适度节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婚恋觉悟下,《关雎》所展现的”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态度尤为珍贵。诗中男主人公面对心仪女子时的热烈追求与礼仪克制形成了完美平衡,这种既诚恳又不失风度的情感表达方式,值得当代年轻人借鉴。
《关雎》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首爱情诗,开创了”诗言志”的传统,奠定了中国爱情诗歌含蓄优美的基调。下次当你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不妨细细质量这份穿越千年的诗意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