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点牛肉小串发现是鸭肉,商家辩称”牛肉风味”是口味
事件始末:外卖牛肉风味小串竟是鸭肉
近日,杭州市民小孙在外卖平台点了一份”烈焰牛肉风味小串”,却意外发现实际使用的是鸭肉而非牛肉。这款售价仅3.9元的小串在食用时让小孙感到”味道不对”,经询问商家后才得知真相。对此,商家回应称”牛肉风味”只是一种口味,并非承诺使用真牛肉。
“牛肉小串和牛肉风味小串是两种概念”,商家姚先生解释道。他在外卖平台上确实标注了食材为鸭肉,但小孙认为这种标注方式不够显眼,容易误导消费者。这款小串月销量高达上万件,是店铺的明星产品,但如今却因食材争议成为焦点。
法律视角:商家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食品标注诚实性的讨论。湘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肖峰指出,关键在于”牛肉风味”的宣传是按商家经营逻辑还是消费者生活领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有义务诚实说明商品成分,而”牛肉”字样与实际”鸭肉”成分确实存在冲突。
“几块钱不可能吃到纯牛肉”,商家的辩解看似合理,但法律更关注的是消费者能否从商品名称中获得准确信息。肖峰认为,除非有明确说明和显眼标注,否则这种命名方式可能构成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宣传。
消费者怎样维护自身权益
面对类似情况,消费者该怎样维权?小孙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退一赔十,但专家指出,此案更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退一赔三”规定,由于主要难题是虚假宣传而非食品安全风险。
肖峰建议消费者可以依次采取下面内容维权步骤:
1. 通过平台举报
2. 寻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4. 保存证据后提起诉讼
“商家的行为有欺诈性质”,小孙的质疑反映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在食品标注日益重要的今天,这起”牛肉小串变鸭肉”事件无疑给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透明的信息标注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赢得消费者信赖的基础。